為深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提升思政引領力,共繪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同心圓”,11月7日,由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指導,我校與“1+N”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共同主辦的“賡續紅醫精神與中醫藥文化,共繪思政新篇章”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活動順利舉行,來自17所學校和相關單位的80多名代表參會。

校黨委副書記李美華在致辭中對參會人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她強調,為構建更有深度、更有厚度和更有廣度的一體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主辦單位擔當作為,積極搭建具有福建特色、區域特征和校本特點的“大思政課”育人平臺,推動一體化建設提質增效。在“聯盟+平臺+行動”的一體化推進機制下,各聯盟成員單位將以平臺建設為契機,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在資源共享、互通互鑒中助力提升聯盟思政課教育教學水平。

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林賢明指出,在“德醫相融”育人理念的指導下,主辦單位積極推進專業教育優勢與思政教育的互動融通,充分發揮校本資源優勢,具有鮮明閩派學堂特色。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有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工作,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加強“場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切實有效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紅色華佗”傅連暲、“八路軍中一把刀”江一真、“華北第一刀”林金亮……黨的衛生健康事業起源于福建,福建是紅醫精神的誕生地。我校悠久的校史中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紅醫精神,涌現出高胡、陳海峰、劉景業等革命先驅、行業翹楚。宣講中,思政課老師通過數據、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生動演繹新中國成立前后“戰役醫療部署”“傷員醫療救治”“樹立衛生英模”的紅醫故事,引導大中小學學子肩負起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歷史使命與擔當。

一個小小的香囊,承載著意蘊厚重的中醫藥文化。起針、研磨、填充、縫綴……在思政課老師的帶領下,一場“場館里的思政課”在中醫藥文化館開展。在清幽馥郁的藥草香中,岐黃薪火在青年學子的指尖勞動中得到了復興與傳承。在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解聲中,與會師生對中醫藥文化蘊含的傳統哲學智慧、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對中華文脈之賡續有了更深的認識,深切體悟到中醫藥文化展現出的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之美,沉浸式領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結繩訓練、火災模擬逃生、地震防御……大家在紅十字生命教育體驗學堂通過互動展示、模擬體驗等形式,深入了解了一系列生命科學知識,深化了對生命的敬畏心理。隨后,與會師生接受心肺復蘇術、創傷包扎、AED等急救知識技能培訓,在實操演練中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深切感悟到“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會精神。這堂立足于生命健康教育的“大思政課”,凸顯了體驗式、沉浸式的實踐教育教學,彌補了“思政小課堂”的不足,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獨特資源和特色模式的參照經驗。

我校將以此次活動為重要契機,著力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上下功夫、在“大思政課”建設上做文章,為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發展與創新蓄勢儲能,教育引導大中小學學生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共同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為進一步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稿件:馬克思主義學院
文字:張晨琳
審核:賴文金
責編:曾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