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夏,谷文昌長子谷豫閩大學畢業,按當時的要求,知識分子要到工廠、農村接受鍛煉,因此他想到父母身邊去上山下鄉,一來可接受鍛煉,二來可以照顧父母。谷豫閩想想,覺得應該把這事告訴父母。谷文昌回信說:“我這里交通方便,寧化有很多山區,你還是到更艱苦的地方去鍛煉吧。”谷豫閩聽從父親的意見,到寧化縣最艱苦的安遠公社安家寨插隊落戶。
可是安家寨不是適合“安家”的地方:這個寨子只有80多戶人家,山高水冷,很是艱苦。可是谷豫閩快樂地和社員一起生活勞動,直到后來他當小學教師,再后來到縣化肥廠當普通技術工人。
1972年谷文昌調到龍溪地區工作,谷豫閩覺得父母年紀都大了,作為大兒子他應該跟在他們身旁。可是他知道父親的性格,結果仍然留在寧化,直到1978年父母生病雙雙住院,才在組織的關心下,調到龍溪地區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