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憑借精良制作與文化內涵席卷銀幕,影片中李靖為救治陳塘關百姓列出的“藥單”更是沖上熱搜,引發全民熱議。這份申公豹“代購藥單”以“活血化瘀”為核心,兼具止血、清熱、補血之效,契合跌打損傷的治療需求,不僅推動了劇情發展,更暗藏中醫藥文化的千年智慧。影片通過藝術化的表達,讓年輕觀眾更加關注中醫藥養生與傳統文化,這正是中醫藥文化“活態傳承”的典范。
接下來,讓我們跟隨《哪吒2》的腳步,走進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中醫藥文化館,揭開三七、蒲黃、茜草、冰片、血竭、紅花、當歸、蘇木、馬錢子這九味中藥的神秘面紗,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七(田七)——止血界的“金不換”
三七又稱田七,能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主治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等,現代還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李時珍稱三七“能治一切血病”。清代趙學敏稱“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在三七的道地產區云南文山,又被當地人譽為“南國神草”。作為“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的良藥,雙向調節的功效使其在傷科中備受推崇。古人稱其為“金不換”,足見其珍貴。《哪吒2》中三七位列藥單之首,呼應其“傷科圣藥”的美譽。
蒲黃——止血化瘀的“通淋能手”
蒲黃為水燭香蒲、東方香蒲或同屬植物的干燥花粉,可止血、化瘀、通淋,善治吐血、崩漏、外傷出血、跌撲腫痛、血淋澀痛等。研究發現,蒲黃可降血壓血脂,輔助治療冠心病。《神農本草經》記載蒲黃“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古人將其外敷以生肌,內服以通經,堪稱“化瘀止血雙效藥”。
茜草——涼血止血的“西天王草”
茜草性寒,可涼血、祛瘀、止血、通經,尤擅治療瘀血化熱導致的腫痛,如跌打損傷、關節痹痛。茜草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西天王草”,因其止血效果顯著,古人認為其能“通經脈,治骨節風痛”。在民間,茜草不僅是一味良藥,還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古人常用茜草根提取的紅色染料為織物染色,因其色澤鮮艷且不易褪色,被稱為“天然紅”。明代詩人張時徹的《子夜四時歌》中就有“拾得紅茜草,染就石榴裙”的詩句。
冰片——清熱止痛的“開竅神器”
冰片辛涼,可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外用可緩解瘡瘍腫痛、目赤口瘡,內服則用于熱病神昏。冰片取自樟樹樹脂,因其氣味清香、質地晶瑩,古人將其視為“龍腦香”,認為其“性涼而通”,具有通神明、辟穢濁的功效。影片中冰片與其他藥材配伍,體現了中醫“外治內調”的智慧。
血竭——活血生肌的“木之膏血”
血竭為樹脂類藥材,能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斂瘡,主治跌打損傷、心腹瘀痛、外傷出血、瘡瘍不斂,常與三七配伍增強療效。神話傳說中麒麟是祥瑞之獸,其血液具有神奇的愈合能力,而血竭的色澤鮮紅如血,且止血生肌的功效顯著,故被古人視為“麒麟之血”的化身,所以又有古稱“麒麟竭”。《本草綱目》喻其為“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被視為活血圣品。
紅花——調經止痛的“婦科良藥”
紅花可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尤擅治療血瘀引起的經閉痛經、胸痹心痛及跌撲損傷等,是臨床常用的婦科良藥。紅花可泡茶、燉湯,搭配艾草泡腳可暖身驅寒,古代還常用于胭脂的制作,兼具藥用與美學價值。
當歸——補血活血的“血中圣藥”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亦能潤腸通便,適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被譽為“血中圣藥”。《本草正》稱其“補中有動,行中有補”。其名稱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因其能“使氣血各有所歸”,故稱“當歸”;另一說源于古代傳說,一位妻子為等待遠行的丈夫歸來,日日以當歸煮湯,最終丈夫平安歸家,當歸因此得名。
蘇木——消腫止痛的“骨傷專家”
蘇木能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瘀滯腫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胸腹刺痛、癰疽腫痛,可與紅花配伍使用增強藥效。蘇木中心橫紋似紫角,古人稱其為“木中尊色”,炮制后形如紅柴,故又有“紅柴”之別稱。
馬錢子——以毒攻毒的“止痛猛將”
馬錢子能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用于跌打損傷、骨折腫痛、風濕頑痹、麻木癱瘓、癰疽瘡毒、咽喉腫痛。由于其狀如馬之連錢,故名馬錢。馬錢子含番木鱉堿,毒性劇烈,需炮制后嚴格控量使用。影片中用其入藥,體現了“以毒攻毒”的膽識與精準控毒的智慧。
《哪吒2》掀起中醫藥文化熱潮
中醫藥文化館成“活態傳承”新地標
上述申公豹“代購藥單”的九味中藥,都能在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中醫藥文化館中找到,下面,就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這座中醫藥的寶庫。
升級改造后的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中醫藥文化館位于崇健樓15樓,于2024年9月建成,館內展陳面積達1000平方米,文化館設計六大功能區域,包括主體形象區、中醫藥文化展區、中醫藥精神展區、中藥標本展區、炮制調劑展區、趣學多功能區。館藏各類中藥標本及中醫藥歷史藏品超1900件,呈現中國中醫藥悠久歷史,彰顯福建中醫藥和畬族醫藥文化特色,揭示學校中醫藥文化傳承底蘊,努力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傳承、教學科研、實踐實訓、社會科普的重要平臺,從而實現促學助教、服務產學研用、服務社會公眾的建設目標。
自啟用以來,中醫藥文化館先后開展了多場大型研學活動,接待來自海內外十幾家企事業單位、高校師生及交流學者,參觀人次達幾百余人,其中包括以“中藥傳情,百草同根”為主題的閩臺中藥文化研習周活動、以“賡續紅醫精神與中醫藥文化,共繪思政新篇章”為主題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活動等。2024年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申報的閩臺融合中醫藥文化國情教育實踐基地獲批臺灣學生國情教育實踐示范基地項目。該實踐基地以中醫藥文化館為基礎,依托學校教育資源,結合李時珍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瑞來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中醫藥行業優勢,致力于打造一個集教學、研究、培訓、交流于一體的中醫藥文化教育平臺。
《哪吒2》通過藝術化的表達,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劇情,成功吸引了年輕一代對傳統中醫藥的關注。而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中醫藥文化館,則為這一文化熱潮提供了堅實的實踐與教育平臺。從三七、蒲黃到馬錢子,每一味中藥都承載著千年的智慧與故事,展現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未來,中醫藥文化館將繼續發揮其文化傳承、教學科研和社會科普的多重功能,推動中醫藥文化在新時代的“活態傳承”,為更多人打開了解中醫藥、熱愛中醫藥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