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高清攝像頭和顯示屏,打造“透明廚房”。
閩侯新聞網訊 日前,全省首個無線手持終端“智慧食安”系統在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蔬菜批發市場正式啟用,實現了“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智能化管理。
一“機”在手
實現食用農產品可追溯
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地處南通鎮,其中蔬菜批發市場是福州市最主要的蔬菜交易市場。為保證蔬菜市場的流通安全,目前市場方要求買賣雙方實名開卡,憑卡在場內交易,全程無現金交易。此舉旨在依托電子交易結算系統,自動采集追溯信息,實現每一筆交易可系統查詢,進而實現來源去向可追溯。
如今,商戶在該市場通過手持終端“智慧食安”系統交易后,可打出一張小票,小票上有買方、場位號、產地、交易金額等各類信息,而用手機掃描小票下方的二維碼,可隨時隨地查詢追溯交易信息。
縣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福州海峽蔬菜批發市場手持終端追溯體系,通過數據整合構建智能化的無線便攜終端,做到一“機”在手,實現食用農產品可追溯。通過將產地證明備案、入場銷售者(商戶)登記、賣方買方產品交易生成的進銷臺賬數據等,推送到無線便攜交易終端,最終實現食用農產品可追溯體系數據化管理。
為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全力幫扶海峽蔬菜市場在全省率先建立農產品“批批檢測”“一品一碼”制度,首推可追溯電子結算交易系統,通過無限手持終端“智慧食安”實現農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實現了市場開辦者、經營各方、消費者的“共贏”。
該體系主要依托電子交易系統,市場交易雙方需分別實名辦卡,實行無現金交易。進場貨主需持身份證明、貨物產地證明等材料,至客服中心登記辦理溯源卡,方可進入交易區,并設置門崗門禁和“采樣通道”、“驗單通道”,形成閉環管理,杜絕農產品從非正規渠道進入和流出市場,確保進場和離場的農產品全面納入追溯管理范圍。對于進入交易區的貨物,每車、每品種都要通過檢測。貨主持卡、樣品至檢測中心檢測,經檢測合格的,給予開通該卡當日交易權限。經檢測復檢不合格的,監督其自行銷毀。
打造“透明廚房”
實現后廚“陽光操作”
無線手持終端“智慧食安”系統建設,是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推進食用農產品可追溯體系數據化管理重要抓手之一。近年來,該局還積積極打造“透明廚房”,實現后廚“陽光操作”。
今年以來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省率先利用APP技術在福建衛生技術學院、上街永嘉天地等地方創建網絡廚房。
9月29日,記者在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明湖餐廳內看到,餐廳內通過利用高清攝像頭和顯示屏將后廚加工區、專間、洗消間、食材庫房等重點區域、關鍵環節的衛生狀況和工作流程,在大廳醒目的位置向消費者進行展示。
現場執法人員和企業管理員也可通過手機APP登錄終端第三方網絡平臺,實現在線實時監督,做到風險及時發現、及時掌控,讓消費者真正零距離無門檻地獲得食品安全消費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有效實現從“眼不見為凈”到“眼見為實、放心消費”的觀念轉變,切實提升了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積極性。
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將與上街大學新區高校、我縣大型酒店酒樓等單位進行合作,利用APP技術推進網絡廚房創建,讓后廚在陽光下操作,實行監管無死角、監控全覆蓋,確保重點餐飲單位食品安全。
(鏈接:http://www.mhnews.com.cn/html/6/2017-10-10/163135482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