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夏雨晴/文 毛朝青/圖 實習生 劉梓怡
海都訊 點擊手機下單,護士就能上門給你打針、拆線。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北京、上海、廣東等6個省市作為試點。
盡管福建不在首批試點省市之列,但在去年4月份,福州就已經有了“網約護士”服務的App,平臺目前擁有700名注冊護士和2000多名注冊用戶,平均每天有幾十單業務。為此,海都記者進行了體驗和調查。
體驗 實名上傳就醫證明才能下單預約
福州的這款“網約護士”App叫“健護寶”,是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有母嬰護理、術后護理、傷口護理等8項護理服務。
海都記者以“手臂外傷”為由,預約傷口換藥服務。下載“健護寶”App,實名注冊賬戶,后臺審核通過后,才能預約服務。下單前,要詳細描述患者的疾病信息,并上傳就醫證明。
很快,就有護士接單,對方來電詳細詢問病情,確認上門的時間和地點。在約定的時間里,兩名護士來到了記者家中。再次確認了身份證明、病例和醫囑之后,便給記者的傷口消毒、換藥。整個操作過程歷時十幾分鐘,護士佩戴手套、口罩、帽子,和在醫院換藥無異。
探訪 700名注冊護士每天有幾十單業務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健護寶”App項目指導老師吳婷婷告訴記者,“健護寶”是依托學校教學資源建立的,于去年4月上線,目前平臺擁有700名注冊護士,有來自在衛生學校取得了相應資質,并掛靠了單位的學生,也有一些醫院、醫療機構的護士。
“目前居民用戶達到了2000多名。”吳婷婷說,運行近一年來,目前平臺平均每天的接單量在幾十單左右,主要是母嬰護理、傷口換藥和術后護理,最受新生兒家庭、高齡或失能老年人等行動不便人群的歡迎。
對于上門服務費用的定價,吳婷婷坦言,肯定要比醫院高。“除了正常的護理費、服務費,還要考慮到護士往返的路費等等。”
專家 應加強監管,嚴格把關準入門檻
對于“網約護士”服務,我省醫院管理專家張子平教授表示,該模式能夠方便部分病人,值得探索和推廣,但切忌操之過急,應該對準入門檻嚴格把關。家里畢竟不像醫院,沒有完備的搶救設施設備和藥品,一旦出現過敏等突發事件,很可能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
福建醫科大學衛生管理系主任鄭振佺則認為,我省可以參考“網約護士”管理已經比較成熟省市的做法,比如要求第三方平臺對患者需求和護理服務都作出清晰的等級劃分。
對此,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鄭翠紅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大力支持、介入監管,老百姓才會更加相信這個服務。
觀察 “網約護士”患者放心嗎?
新事物總是伴隨著各種探索和疑問,記者采訪了一些居民和護士,發現這三大問題大家最為關注。
問題一:上門護士是否有資質?吳婷婷告訴記者,在平臺上注冊的護士,首先必須有執業資格證和臨床經驗。注冊成功后,必須接受培訓和考核,才能開始接單。
問題二:出了醫療事故怎么辦?吳婷婷說,目前“健護寶”主要進行的還是催乳、傷口換藥等低風險的護理服務,注射、輸液等侵入方面的服務,等平臺運營成熟了才會開展。
平臺給每個護士都買了醫療保險,相關的經濟賠償由護士和保險公司承擔。如果出了醫療
□相關鏈接
網約護士試點進程
2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在北京、上海、廣東等6省市進行“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
廣東: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開發了一款名為U護的開放式醫療及護理服務平臺,為用戶匹配距離最近的基層醫療機構承接服務。
浙江:2月19日,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正式啟動“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首批百余名護士簽約成為“網約護士”。
江蘇:江蘇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等“三甲”醫院和部分社區衛生院正在試點。有的醫院成立居家護理服務中心,病患開始享受“一鍵預約,護士上門”。
事故,平臺會協調處理。
問題三:如何保障上門護士的人身安全?吳婷婷表示,患者下單時必須提供真實的身份、醫療信息。目前每單預約,平臺都安排了兩位護士同時上門。每個注冊護士都會領到一臺“電子監護儀”,一到服務地點就開機,平臺可以監測到發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