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建APP 2022年4月24日 鏈接: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2-04/24/content_1415302.html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強化健康老齡化理念,提升老年健康服務水平,要求加強老年人健康教育。
2020年,福建省衛健委、民政廳等7部門印發的《福建省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實施方案》也提出,發展老年健康“云教育”,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普及老年健康知識。
老年教育正在成為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點工作之一。
本期開始,本報開設“守護銀齡”專欄,特邀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教師執筆,為讀者提供晚年生活規劃、養生保健、日常照護、疾病預防等方面的知識,通過科學的照護,使銀發一族增進健康,延緩衰老,減少疾病的發生,保持良好的自理能力,獲得高質量的長壽,并惠及家庭。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期待通過綜合、連續、系統的老年健康教育,讓老年人樹立積極老齡觀,實現健康老齡化,為“健康福建”貢獻力量。
俗話說“人生莫受老來貧”,當今社會的“貧”,不是指經濟生活的困難,而是降低了生活的需求、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缺乏與社會的交流,孤獨、痛苦地老去。即將或已經邁入老年階段,老年人要根據個人和家庭的狀況,設定出自己期望的生活目標,及早做出晚年生活的規劃,有利于享受健康和生活,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作息規律 做到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是《黃帝內經》中經典的養生原則,即要遵循規律的節奏安排一天的作息。
一是要按時睡覺,老年人最好在晚上10點以前入睡,并且能養成午睡的習慣,保證每天睡眠時間7~8個小時。在睡覺之前保持環境安靜、情緒平穩、身體舒暢,提高睡眠的效果;
二是要適當運動,老年人要盡可能多活動身體,并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當的運動種類和運動量進行鍛煉,例如清晨或傍晚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極拳、跳廣場舞,都有利于身心健康;
三是要規律進食,吃飯每餐要力求定時定量,每餐七八分飽為宜。高齡老人應少吃多餐,除一日三餐外,可以在下午增加一次點心。
合理搭配 平衡膳食營養
良好的飲食營養是老年人延年益壽的法寶。合理規劃飲食可以增強體質,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幾率。
一是飲食種類要豐富。以谷物為基礎,多進食新鮮蔬果,也要攝取優質蛋白,做到葷素搭配,食材盡量多樣化。不應偏食挑食,否則可能因為缺乏某種營養而導致疾病;
二是注意飲食清淡,少油少鹽;
三是食物要軟、要熱。老年人食物質地軟爛,以易咀嚼消化的食物為主,如牛奶、豆漿、稠稀飯、餛飩等,要少吃油炸食品和干硬食品。食物宜溫熱,過多食用冷、涼的食物可能影響消化甚至造成胃腸疾病;
最后,飲食一定要清潔,切忌剩菜剩飯反復加熱食用或是變質水果、過期食品還舍不得丟,此類食物營養價值降低,給身體造成極大負擔,甚至有致癌風險。
自立自信 加強興趣交流
老年人要樹立自信,尋找生活的幸福和價值。在能力和條件允許范圍內,可以嘗試一些以前想做但沒有做的事。要相信自己還有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方向,例如繪畫、書法、音樂、攝影、旅游等,或是參加志愿者活動、老年大學興趣班等。
除了自娛自樂,也可以參加適當的集體娛樂活動,找到三五知己,也勇于結交一些新朋友,既消除孤單,也增加了與社會的接觸。注意參加活動的時間不要過長,一切以安全為重。
善待自己 注重心理修養
“養生”不僅僅是指保持身體機能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樣重要。老年人要保持穩定情緒,凡事都以積極的觀念來解讀,注重享受過程,不要刻意追求結果。努力克制生氣、發脾氣的念頭,切忌心情抑郁或暴喜暴怒。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回憶往事,但過度“懷舊”也會影響心理健康,嚴重的還可能加速身體功能的減退。老年人要善待自己,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如果感覺自己出現了抑郁、焦慮、睡眠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要正視問題,積極尋求家人和專業人士的幫助。
加強防護 關注疾病防治
據調查,75%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如何與慢性病共存是大多數老年人需要規劃的生活內容。老年人應每年做一次體檢,并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如已確診疾病,要遵醫囑按時規則服藥,不可自行增減藥物,預防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最后提醒,一旦出現頭暈、頭痛、眩暈、胸悶氣短、胸口疼痛、言語不清、飲水嗆咳、肢體麻木等情況要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聽信偏方或是自行服藥。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老年保健與管理教研室 李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