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建APP 2019年5月23日)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藥學系中藥教研室講師 林玲
鐵皮石斛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之一,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將其列為上品,《神農本草經》對鐵皮石斛的描述:“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弱,強陰,久服厚腸胃。”
鐵皮石斛主要分布于我國秦嶺以南的浙江、安徽、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和廣東地區,生于海拔達1600米的山地半陰濕的巖石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的環境,不耐寒。
我國野生鐵皮石斛,生產條件極為惡劣,且依靠著種子繁殖,使得野生鐵皮石斛特別稀少,再加上長期過度采挖導致資源瀕臨枯竭,故而市場上的石斛大多是人工栽培的產品。在福建,鐵皮石斛的產區主要分布在龍巖的連城、冠豸山,三明泰寧、建寧,南平武夷山等地區。
鐵皮楓斗
由于新鮮的鐵皮石斛應保存于低溫冷藏柜環境中,若保持不當極易腐壞變質,所以市場上流通的商品規格為鐵皮楓斗這一加工產品。鐵皮楓斗是用新鮮的鐵皮石斛的莖加工而成,邊加熱邊扭成螺旋形,再烘干。鐵皮楓斗只需保存于陰冷干燥處,保存期限可達到2至3年。品質最好的鐵皮楓斗俗稱為“龍頭鳳尾”,這一名稱來源于它的造型,龍頭鳳尾造型優美,一端為根頭,具須根數條,稱為“龍頭”;另一端為莖尖,較細,稱作“鳳尾”。
吃法和用法
中國藥典中記載,鐵皮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可用于熱病津傷,口干口渴,胃陰不足,食少干嘔,病后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我國傳統醫學將石斛用于治療熱病傷津、陰虛口渴,作為補陰藥使用。它還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治療白內障、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鐵皮石斛的服用方法有很多,可以燉湯、泡茶、浸酒、熬湯,也可以鮮服。作為滋補品,并不是每天吃得越多越好,正確的服用劑量,如鐵皮楓斗,成人每日用量約為12g,如鮮品石斛可以用至30g。新鮮的鐵皮石斛可以直接洗凈后入口細咀嚼后吞咽,味道甘甜,清新爽口,也可以與其他新鮮水果一起榨汁服用。它還可以與雞鴨排骨等材料一起燉湯食用,湯汁美味且具有極佳保健作用。
具體做法是:將石斛洗凈切碎或者拍碎后,加入焯過水的食材,一起文火燉煮2~3 小時;或者將鐵皮石斛單獨燉汁后,取汁熬粥燉湯或進行其他膳食的加工。服用石斛的時間應在早晚空腹時,吸收效果最佳。單獨煎煮鐵皮楓斗時,建議加水文火熬煮2個小時以上,效果較好;若石斛與其他中藥材一起使用時,應提前將石斛單獨先煎煮30分鐘,后再與其他中藥材一起煎煮。
注意事項:
鐵皮石斛并不是萬能的,其性屬清潤,適用于陰虛有熱的患者,故虛而無火或者實熱癥患者均不適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