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衛生報2020年2月20日 第15版特別報道·專題)
近十幾天來,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6位老師接到了不少咨詢:雖然大部分都是通過文字的形式,但他們可以感受到屏幕那一端,求助者的咆哮,抱怨,甚至默默流淚……
疫情期間,對求助者進行心理干預是心理健康援助平臺咨詢師們的日常工作。1月31日,衛職院參與的閩政通心理健康援助平臺正式啟動。該平臺同時得到福建省心理衛生協會、福建省公安廳、福州大學的大力支持,短時間內已迅速召集到第一批87名專業志愿者投入平臺進行心理援助工作。這批志愿者大多是長期從事心理危機干預的工作人員。該平臺同時也加入了由福建衛生報牽頭,福建日報、東南網、新福建共同發起成立心理熱線聯盟。
6位心理老師加入平臺
平均每天回復70余條疫情心理咨詢
這87位專業志愿者中,就包括6位衛職院老師。他們中有五位是中共黨員。他們每天接聽疫情心理熱線、編寫疫情心理資訊、回復相關心理問答。這支短時間內組建的團隊,平均年齡37.33歲,一人一天班輪流上,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8:30到晚22:30。
田偉翠,夫妻倆都是心理教師,先生就職于省內另一所高校,也在從事著心理工作。夫妻倆每天在家,坐在一張桌前,卻說不上幾句話,因為電腦前有太多的工作等待他們去回復。她說,工作中最欣慰的就是幫助了別人,他們笑了,我就開心。
黨員鄭梅欽也是他們之一,她的丈夫是一位基層社區衛生院醫生,也奮戰在一線,其實她也很擔心愛人因為醫用物資缺乏會受感染,她也有為人妻為人母的焦慮與不安,但在接受咨詢時,一切都被“心理醫生”的職業責任所取代。
隨著心理援助平臺服務范圍的不斷擴大,她們承擔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平均每天要回復70余條疫情心理問答。為學院師生、市民公眾、防疫人員、確診病人及家屬因疫情產生的擔憂、困惑、恐懼和焦慮情緒提供心理疏導和援助服務。
90%都是普通焦慮
不僅要懂心理,還要懂政策
疫情暴發后,人們不停關注疫情發展的同時,不知不覺中似乎也陷入了某種焦慮——不敢早睡、不愿運動、總是懷疑自己生病……
田偉翠記得,平臺剛上線那幾天,后臺收到的問題特別多。很大一部分,跟現實情況引發的焦慮有關,比如:買不到口罩怎么辦,出去買東西碰到咳嗽的人擔心被傳染,長期無法復工內心焦躁等等。
這就要求咨詢師們要儲備大量疫情知識、要實時關注疫情動態和國家政策,這樣才能有效開解求助者。遇到相關問題,老師們就會把權威平臺的資訊推送給求助者。
還有一位求助者的問題頗具代表性:為什么讓老人戴口罩這么難,比當初他們讓我穿秋褲還難?
因為平臺是開放的,所有網友都可以參與互動。不少網友在這條問題下邊表示有相同經歷。
田偉翠老師認為,網友們的自嘲實際上已經把問題解決了一半,就是把特殊的問題“正常化”:“人們遇到問題無法排解,通常是因為覺得自己特別困難,特別慘,一旦發現大家都一樣,內心的不適就會少很多。”接著,田偉翠老師回復這位咨詢者,父母的固執跟接收信息渠道較少有關,可以主動向他們推送權威資訊,言語上不要強勢,要讓他們感覺到所有的這些提醒都是出自保護和愛。
當天,那位咨詢者回復田偉翠:發現大家的情況都一樣,我就放心了。雖然未曾謀面,但感受到了大家的溫暖,謝謝你們!
鄭梅欽還記一位醫務工作者向她求助:忙碌了一天回家,老公和孩子第一句話就是嫌棄地催她快去洗干凈,讓她頗為寒心。鄭梅欽開導她,換位思考一下,家屬的催促實際上并無不妥。鄭梅欽老師說:“很多醫護人員正處在超負荷狀態運轉,原先平常的一句話,也可能引發他們暴躁、反感。實際上,這是他們在迫切地尋求支持的表現。比起被這種應激狀態包裹,我們或者醫護的家屬更需要的是,在保護自己和身邊人的同時,盡量放松、保持心情愉悅。”
21小時接力
線下配合,讓人真正走出困境
2月11日下午1點,在閩政通心理健康援助平臺,田偉翠接到一位大二學生的求助,因疫情期間行動受限制,一家人都借住在舅媽家。特殊的家庭氛圍和復雜的人際互動,引發原本性格內向又敏感的她出現一系列不良情緒反應。
當天向平臺求助時,女生說,家人就在隔壁,不方便電話,只能在平臺上打字交流。
這也給田偉翠老師提出了一個難題:文字的交流,無法一下子判斷求助者的情緒,且十分被動,只能等對方回復。田老師耐心傾聽、共情,并適當指明女生的某些錯誤認知。一直到下午3點多,女生才表示情緒有所好轉。
但有些,是無法憑咨詢師的一己之力解決的。
當晚九點,那位大二學生再次聯系田偉翠,說覺得自己找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了,并透露已出現頭撞墻等自傷行為。田偉翠一邊耐心傾聽,疏導,并與學生約定:明天上午,你能喊我起床嗎?
另一邊,她火速聯系該生所在的系書記,輔導員,并聯系學生家長,提出預警,必須緊急介入,平復情緒。
系書記給予家長正確的親子溝通指導,及時消除了孩子與母親的心理隔閡,輔導員老師也與學生進行一個半小時的談心,學生從開始的不停地哭泣到后來情緒有所平復。
上午10點,田偉翠問學生:起床了嗎?今天天氣不錯!10秒之后,學生回復:謝謝老師,我好多了。同時給田偉翠發來一個笑臉。
田偉翠說,疫情引起人們的高度緊張以及重視,人們長期在家,缺少獨立空間,再加上作息不規律等,原本存在的家庭矛盾就可能顯現放大,引發人們焦慮、迷茫等心理問題。在這之后,還是要鼓勵家長與女生多考慮彼此難處,這樣才能真正走出親子關系的冰點。
衛職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說,打贏“心理戰”,是堅決打贏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前方戰“疫”正激烈,后方也一定要盡己所能,用學校優勢資源為社會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服務,為做好戰“疫”工作提供比黃金更重要的信心。